【栽培】仙客来栽培技术


仙客来栽培技术一、概况 仙客来为报春花科仙客来属植物 。 仙客来之名是依据它的英名Cyclamen音译而成 。 由于花色鲜丽别致 , 花瓣反卷似兔耳 , 故又名兔耳花 。 有的花瓣突出似僧帽 , 又称一品冠 。 我国有些地区常以其奇特的花形和块茎形状 , 又命名为萝卜海棠和篝火花等 。 仙客来花期在冬春两季 , 正值元旦至春节期间 , 又是欧美的圣诞节 , 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圣马力诺的国花 。 至今 , 在欧美国家、日本和我国已广泛栽培 , 国际花卉市场列为主要盆花之一 。 在欧洲 , 荷兰、法国、德国和西班牙栽培比较普遍 。 1995年荷兰生产仙客来500万盆 , 产值1670万美元 , 占荷兰盆栽花卉产值的第十四位 。 德国年生产量在2150万盆 , 西班牙占开花盆栽花卉的第二位 。 在日本 , 1993年生产仙客来月300万盆 , 产值9200万美元 , 生产面积224公顷 , 产量、产值均占第三位 。 在美洲的阿根廷 , 春夏主要生产仙客来 , 除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外 , 主要向西班牙和欧洲寻找出口市场 。 我国在仙客来盆花生产方面有一定基础 , 上海、青岛、天津、山东、河北等地区每年有一定数量仙客来盆花内销或出口日本 。 天津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 , 仙客来盆花在全国已有名气 , 由于病毒病的原因 , 影响了进一步发展 。 直到90年代 , 在解决脱毒、无土栽培、育种等问题后 , 提高了天津仙客来的商品地位 。 现已建立了有160多个仙客来品种的种质基地 , 已向国内市场推出优质盆花50多万盆 , 并组建了全国仙客来研究开发中心 。 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, 发挥地区优势 , 利用张家口的冷凉气候、基质草炭、能源、土地和劳力等优势 , 1995年生产仙客来10万盆 , 1998年已生产20万盆 。 上海、北京除生产仙客来盆花以外 , 还从荷兰进口优质仙客来供应市场 。 山东仙客来生产主要是青岛和青州两地 , 生产量较大 , 在国内花卉市场有一定影响 。
二、形态特征与品种 仙客来为多年生草本 。 块茎扁球形 , 深褐色 。 叶心脏形 , 叶面绿色 , 有白色斑纹 , 叶背紫红色 , 叶缘锯齿状 。 花单生 , 下垂 , 花瓣向上翻卷 , 花梗细长 , 顶生一花有白、红、紫、橙红、橙黄以及红边白心、深红斑点、花边、皱边和重瓣状等品种 , 有的还带芳香 。 果实球形 , 种子褐色 。 常见栽培品种有玫瑰红的阿斯梅尔(Aalsmeen)、齐伦多尔夫(Zehlendorf)、粉红的粉乐(PinkDelight)、白色红边的维多利亚(Victoria)、有小苍兰香味的香波(Scentsation)、大花的金质勋章(GoldMedal)、双色的宝藏(TreasureTrove)、迷你型的安纳利(Anneli) 。 近年来 , 法国园艺学家选育了哈利奥斯(Halios)系列 , 有紫火焰(PurpleFlame)、玫瑰火焰(RoseFlame)、洋红火焰(MagentaFlame)和橙红火焰(SalmonFlame) 。 还有纯白花瓣带紫眼的白眼(WhitewithEye)、玫瑰眼(RosewithEye)、橙红眼(SalmonwithEye) 。 另外 , 有塞拉利昂(sierra)系列 , 大花型 , 28~32周开花 , 有14种色彩 。 奇迹(Miracle)系列 , 从播种至开花为24~26周 。 拉塞(Laser)系列 , 需26~28周开花 。
同属观赏种有非洲仙客来(C.africanum)、小花仙客来(C.coum)、地中海仙客来(C.neapolitanum)和欧洲仙客来(C.europaeum)等 。 最近 , 迷你(TinyMites)系列的仙客来发展很快 。
三、生物学特性 仙客来原产希腊、突尼斯一带 。 喜凉爽气候和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土壤 。 酸碱度要求中性 , 如酸度偏大(小于pH5.5) , 幼苗生长会受到抑制 。 不耐炎热 , 夏季温度在30℃以上 , 球茎被迫休眠 , 超过35℃ , 易受热腐烂 , 甚至死亡 。 生长适温为12~20℃ 。 冬季温度低于10℃ , 花朵易凋谢 , 花色暗淡 , 5℃以下 , 球茎易遭冻害 。 仙客来喜湿润 , 但积水 。 喜光 , 但忌强光直射 , 若光线不足 , 叶子徒长 , 花色不正 。 仙客来花期长 , 南京地区1~5月 , 青岛地区10月能见初花 。 2年生球茎可开花10朵以上 , 4~5年生球茎能开花上百朵 。

推荐阅读